石家庄圣武格斗俱乐部

首页 | |

十八般兵器之殳

     棍棒古人称为殳,又叫做柞、杖、棓、后来才叫棍、棒。三代时,殳与弓矢、戈、戟、矛并列为“五兵”之一,是车战时代的重要兵器.般商时代的青铜兵器产量有限,只供贵族执用;从奴隶中征集的徒卒主要使用木棒作战.两军交锋时,贵族甲士乘在高大的战车上,左持弓,右持戈,车毅相错,白刃格斗.而广大的徒卒却只能簇拥在车前、车后、车左、车右,用殳击敌.《诗经·卫风·伯兮》中说的“伯兮执殳,为王前驱”描写的正是这种情景.公元前十一世纪,当周武王姬发率领八百诸侯伐封,与殷封王受辛会战于牧野,殷师“前徒倒戈”,武王挥师追杀,殷军大败,死伤遍野,“血流漂杵”《尚书·武成》这些漂在血海上的杵,就是殷军徒卒所用的木棒—殳.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时,晋国兵源不足,大量征兵补充军队一时造不出那么多铜兵器,“遂伐其木,以益其兵”。秦末陈钞、吴广起义时,广大不满秦朝虐政的农奴,“揭杆而起”,他们用的兵器,都是这种竹木制造的简单冷兵器殳.

    殳的种类较多。早期的殳,是一根坚实的、带有八棱的粗木棒,长约一丈二尺左右.到了战国时期,出现了铁头或全用铁铸的殳.《六韬·军用篇》中曾提到一种重12斤的“方首铁榕”,即是方形铁头的殳.后来出现了全铁的殳.后世云游僧人,携带的防身禅杖、锡杖,即是从殳演变来的.

过去很多训诂学家、考古学家都认为“殳无刃”。《考工记,庐人》贾公彦疏:“殳,长丈二尺,无刃,可以击打人”.另《释名·释兵》也说:“殳,殊也,长丈二尺而无刃”.后来一些经籍注琉、辞书释文均沿用此说.解放后,考古学家曾在安徽寿县蔡侯墓中发掘出有刃的殳头.但是囿于“殳无刃”的旧说,误定为矛的一种变形.直到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发掘的曾侯乙墓中出现了有铭文的带刃殳,方证实战国时期,除了无刃殳之外,还有一种带刃的殳.从曾侯乙墓出土的七件殳来看,当时至少有两种形制的殳。一种是无刃殳,又称(晋殳),通长3.29-3.40米,折合战国尺约为13-14尺.去掉两端的铜铸和装饰物,正合《考工记》所说的长一丈二尺之数。殳字的这个“晋”旁,并不是指晋国,据《考工记》郑玄注:“晋谓矛戟下铜鐏也”.由此可知,(晋殳)指的是柄下带鐏的殳、另一种殳有刃,在长杆顶端还有两个球状铜箍,两者相距35-51厘米,变头有三棱形矛刺。受杆通长3.29-3.40米,直径约2.8-3厘米,这些殳上有“曾侯郕之用殳”等铭文。因此我们可以确认,战国时期确有带刃的殳。有的铜箍上带刺球,也许后世的狼牙棒一类兵器来源于此。

2020/12/22 | Tags:中国冷兵器 | 中国冷兵器 |

相关文章:

石家庄拳击俱乐部/石家庄综合格斗俱乐部/石家庄巴西柔术俱乐部/石家庄MMA综合格斗馆/石家庄搏击俱乐部

石家庄易酷搏击俱乐部自由搏击教练
原来在石家庄武林风训练营任教练
现石家庄圣武格斗俱乐部综合格斗教练
拳击、散打、搏击、巴柔、实战MMA
Powered By 石家庄综合格斗  触屏版 | WAP版 | 电脑版